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观点】哪些人和机构会关注ESG报告?| 港交所ESG指引解读特辑之四

浏览次数 : 1494
更新时间 : 2015-12-15 11:56:00

文/商道纵横合伙人兼副总经理 梁庆锋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于2012年8月发布了首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亦称ESG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文件,鼓励上市公司每年积极报告自身环境管理、社会利益平衡与公司治理方面的进展。今年7月,港交所发布了新的《指引》咨询文件,进一步优化《指引》并将提升部分指标从“建议披露”提升到“不遵守就解释”的层次,并将原《指引》要求披露的四大范畴缩减为“环境”及“社会”两大范畴,实质上简化了披露的内容,突出了披露的重点。上市公司按照新指引提交的ESG报告将既有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既有通用指标,又有个性化指标。

这些改变,可以看得出港交所既有坚持,亦有妥协。期望以此鼓励所有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披露ESG信息,提高上市公司报告的数量而又不降低质量。港交所的出发点无疑是值得赞赏的。然而作为上市公司,则更关心对ESG方向的投入会不会给企业带来实质的好处?哪些人、哪些机构可能会关注ESG报告?

如《指引》所阐述“许多研究均显示,虽然加强环境、社会及管治监管或会增加部分公司的成本,但监管为公司带来的整体效果是增值多于减值”。根据德意志银行气候转变顾问刊发的报告Sustainable Investing: Establishing Long-Term Value and Performance, 2012。该报告审阅 100 份有关可持续投资的学术报告及 56 份研究论文后,发现近 90%的研究显示,环境、社会及管治评级较高的公司在营运及市场上均比一般公司表现卓越。

那么,哪些人或机构会关注上市公司的ESG报告?

首先无疑的是投资者,根据港交所资料,香港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占比较高,机构投资者成交占比近六成,海外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占比约四成。一般而言,机构投资者相对个人投资者经验更丰富,操作更稳健,他们是ESG报告的主要关注方。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单纯依赖财务报告的数据和资料已经无法作为长期价值投资的依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同样重要。例如他们开始关注企业在环保、劳工、供应链、企业管治等方面的状况是否正常、是否符合法规?这些领域的管理不善可能隐藏着投资风险。

近年责任投资(SRI)的大幅增长可资证明。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 (U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现有 1,383 个缔约方,涉及资产约 45 万亿美元;又如另一项由投资者主导的计划碳信息披露计划(CDP),与其合作的 822 家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资产达 95 万亿美元。这些机构无疑都是关注ESG报告的主力。

HESTA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超级基金,其总资产达220亿美元,致力于健康和社区服务业。他们相信ESG有潜力影响风险和回报,所以他们把将ESG纳入投资过程作为他们的核心职责,以达到为基金成员谋取最佳利益的目的。CalPERS 是美国加州公务员的养老基金, 资产达2440亿,现在,他们正朝着 100%可持续性投资的方向转变,他们要通过系统地将ESG整合到整个基金运营中来实现。

另外一个群体也是ESG报告的有益关注对象,即是那些为基金公司提供数据的咨询机构或研究机构。例如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道琼斯公司、明晟公司,他们会选取一些ESG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来纳入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成份股加以跟踪。例如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HIHSSUS)、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明晟MSCI可持续发展指数等。纳入这些指数的上市公司会获得更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当然ESG报告不会成为他们评定的唯一依据。

ESG报告也会引来其他读者,例如同业竞争对手,或者准备应聘到公司的社会精益,ESG报告显然可以促进同业良性竞争同时又能吸引人才,这些都是副产品。

 

关于本研究特辑及文章目录: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微信查询方式(关注商道纵横官方微信syntaoCSR,回复关键词可查询本文微信版):

本文查询关键词:ESG4

本研究特辑目录关键词:ESG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