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监管风险和市场挑战 —— 光大证券的启示

浏览次数 : 2936
更新时间 : 2013-11-11 12:55:00

2013年8月31日,证监会针对光大证券(SHA:601788)8月16日“乌龙指”事件开出了我国资本市场史上最严罚单。由于订单生成系统的缺陷,光大证券在2秒内生成了26,000多笔上交所预期外交易,总金额约合38亿美元。同时,光大证券并未及时通知监管方和市场,在事件发生后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案来进行风险对冲,降低结算风险。

  光大证券的4名高管因涉及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给予警告罚款,并被罚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光大证券被停止从事证券自营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倍罚款,金额总计达1.5亿美元,光大证券总裁引咎辞职。

  相比“乌龙指”事件,光大证券的姐妹公司光大银行(SHA: 601818),10月份获得到证监会批准,第三次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现在正在等待联交所的最终批复。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在过去几个月的经历恰好反映出了中国监管环境和资本市场相互矛盾的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改革对公司治理和财务表现的影响
  为了重建中国大陆投资者信心,证监会放慢了IPO发行节奏,借此改进发行条件、提高IPO审核标准。与此同时,证监会放宽了券商的自营投资范围来进一步发展中国的金融服务业。

  在2009年中国新增IPO浪潮中,很多券商的经纪业务都收获的盆满钵满。但随着中国A股市场的质量和成交量的不断下降,券商从传统经纪业务中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商道纵横的港股IPO数据库显示,光大证券及其第二大股份持有者光大控股(HK: 0165)已经意识到了券商在大陆市场面临的最主要的实质性风险;在危机不断升级的中国市场,光大控股对光大证券的17亿美元投资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公司

光大控股所占股份

披露文件

披露项目

内容

光大控股(HKG:0165

-

招股说明书

风险因素

在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信用分析和报告,会计和客服上越来越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是行业内一项越来越大的风险。p.27

中国的银行业以及相关法律都在变革之中,现有的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p.29

光大证券

SHA:601788

33%

(17亿美元)

2012年

年报

风险因素

“公司对集中交易、清算交收等重要业务环节与参数进行总部集中管理,最大程度实现系统自动操作和控制,减少人工操作,降低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 p.31

市场风险及应对措施

“公司为降低公司经营业绩对市场的依赖度,加快非经纪业务发展。2012 年度,公司信用业务上升较快,针对公司自营业务,公司加强了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衍生品投资等新业务的研究和运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风险。”财务报表附注p.96

财务绩效

2009-2012年总收入:  -49%, 2009-2012年为光大控股贡献利润: -69%

2011-2012年承销收入:  -77%, 只占2012年收入的5%

2009–2012年经济业务收入 : -33%,只占2012年收入的 33%

光大控股2009-2012年年报

2012年投资业务和信用业务:  +217%, 2012年收入的20%

2013年第三季度报告

2013年1-9月净利润: -44%, “公司‘8.16 事件’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可能导致2013 年度累计净利润为亏损或者与上年相比发生大幅度下降。” p.10

光大银行

SHA: 601818

4.21%

(8.32亿美元)

光大控股2009-2012年年报

财务绩效

2009–2012年税前利润: +301%, 2010-2012年为光大控股贡献利润: +730%

2009-2012年光大银行股息支付 : +195%

 

  为了维持市场地位,在证监会的批准下,光大证券整个2012年都在扩张高风险交易业务,通过开发其自营业务来弥补传统业务的不景气。与之相反的是,虽然光大银行连续三年声称其需要再次通过内地公开发行来进行再融资,但其在第三次宣布赴港上市计划前已经实现了利润的稳定增长。

  金融改革应充分考虑市场风险
  与2010年相比,上证综指仍然处于历史低位,监管者和投资专家需要特别关注金融机构如何权衡低迷的市场境况与新的监管规定,以避免光大证券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

  近几年,许多海外成熟市场的投资者也在面临着快速交易的自营投资业务和信用交易业务中存在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问题。在中国,尽管证监会向400多家等待IPO的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审核程序,但是IPO暂缓使得很多小型券商采取了风险更高的商业模式,如果IPO继续放缓,监管部门将不得不对券商也采取更严格的监管。与此同时,投资者也应在财务报告之外,更多的持续关注同系公司的披露情况,才能确定这些公司是否能够规避他们所预期的治理风险和商业风险。
 

作者张文轩(Taylor Brown),商道纵横ESG团队实习生

文章出自《中国责任投资观察》(2013年10月)。《中国责任投资观察》由商道纵横ESG团队每月出版一期,免费向读者提供有关中国市场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的分析和资讯。

订阅《中国责任投资观察》请发送邮件至esg@syntao.com,并在邮件标题注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