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观点】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你还在投资化石能源吗?

浏览次数 : 2523
更新时间 : 2015-03-05 12:19:00

文|吴艳静  

  《穹顶之下》旋风席卷全国,股市中更是出现了“柴静概念股”,环保概念板块公司一度涨停,而这部记录片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仅限于环保节能公司股票的上涨吗?这次环保概念板块的上扬是一如既往的短期投机,还是资本市场真的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要长期支持环保产业?反观石油石化煤炭行业等我自岿然不动的“柴静吐槽股”,可见一个柴静真的还不足以撼动在空气中嗅着钱的味道的中国资本市场。

  在《穹顶之下》里,柴静走访了历史上曾被雾霾笼罩的伦敦和加州,寻求在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前提下解决空气污染的方法。同样,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已经有了责任投资者、绿色投资者,以及一些以金融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在相对完善的法律框架下,绿色金融的概念最早是为了规避因环境污染问题所造成的金融风险而提出的。因为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企业将会面临巨额的惩罚,而金融机构如果贷款或投资此类企业,可能会血本无归,甚至因为承担连带责任而背负清偿污染的费用(如美国的超级基金法案)。

  欧美的养老基金普遍为追求长期效益的投资者,他们会寻求可持续的投资对象,同时也要为受益人的长期利益着想。为了满足养老基金的需求,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开发了可持续投资基金(如Domini, Pax World和Calvert等)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如DJSI和FTSE4Good)等产品。一些致力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力量的投资者通过股东的身份与所投资的公司沟通,希望改善公司的环境和社会表现。另一些投资者则选择用脚投票,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直接撤资。

  对于已经度过污染危机的发达国家来说,对化石能源的争议性不再来自雾霾,而是引发气候变暖的碳排放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限制碳排放的措施来缓解气候变化,比如碳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低碳产业补贴等。世界银行正在呼吁各国和各企业支持设定碳价,同时敦促各国财政部取消化石燃料补贴。近几年,绿色债券正在全球兴起,2014年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

  私人资本市场也已经开始对搁浅资产的问题做出反应。所谓搁浅资产,是指在未来如果没有有效的技术来捕获燃烧化石能源所释放的温室气体的情况下,一旦全球气温的上升达到上限,很多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备会保留在地下不做开采,成为不能被利用的资产。三年前出现的从化石燃料撤资运动在2014年和2015年初愈演愈烈,已有超过181家包括大学、慈善组织、宗教团体、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在内的机构投资人宣布参与这一行动,并将从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开采为主业的公司撤出投资。

  在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发布的《中国基金业责任投资调查报告2014》中,对中国现有的社会责任主题基金做出了梳理,并对其中8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做出了访问。多数受访基金经理表示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发生转变,投资上会规避两高行业而更愿意投资于高科技、新能源、新兴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还有受访者认为,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把资金投向相对能更好应对变化的传统企业是帮助这个行业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发挥资金引导作用的方式。

 

作者:吴艳静,商道融绿项目经理。

文章原载于商道融绿微信,转载于《中国绿色金融观察》(2015年2月)。《中国绿色金融观察》由商道融绿每月出版一期,免费向读者提供有关绿色金融以及中国市场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的分析和资讯。

订阅《中国绿色金融观察》请发送邮件至contact@syntaogf.com,并在邮件标题注明“订阅”。

扫一扫关注商道融绿,微信号:syntao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