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观点】港交所ESG指引要求对报告认证么?| 港交所ESG指引解读特辑之十一

浏览次数 : 517
更新时间 : 2016-01-12 11:42:00

文/商道纵横共同创办人兼总经理 郭沛源

什么是CSR报告认证?

所谓CSR报告的认证,也就是聘请独立第三方对企业CSR报告/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审核,给出一个客观的结论,以表明这份CSR报告是不是做到客观、是不是披露了实质性(重大性)议题、是否完整等。

市场上通常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瑞士通标SGS、英国标准协会BSI、普华、安永、毕马威、德勤)和传统的质量认证机构(挪威船级社、法国必维、德国莱茵、英国劳氏等)为企业提供这方面的服务,遵循的标准一般是AccountAbility发布的AA1000AS标准,也有的会同时应用国际鉴证业务准则ISAE3000(修订版),或者自成一体糅合上述准则成为自已的一套标准,但原理基本上一样的。

报告认证,对应的英文是Report insurance,也有人将之翻译为审验或验证,因为对传统的质量认证机构来说,认证是verification/audit之类的服务,这个Report insurance不太一样。而在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话术上的一致,会翻译成鉴证。术语不同,意义是一致的。港交所用的术语是”验证“。

港交所对CSR报告认证的态度

港交所对CSR报告认证的态度是明确且一贯的。在2012年第一版指引中,港交所就指出”发行人可考虑就环境、社会和管治报告提供验证“;2015年的新版本中,港交所将措辞微调为”发行人亦可考虑为其环境、社会和管治报告获取验证“,意思上几乎没有区别。

事实上,港交所基本赞同报告验证是有一定积极意义。在2015年征询意见的文件中,港交所援引UNEP和GRI、KPMG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对可信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数据需求日增,有关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外界验证的课题越见重要“。既然这样,为什么港交所还是对报告认证持中性态度呢。综合几个公开文件看,主要是下面这几个理由: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验证意见供货商、验证标准及验证方针,验证意见的整体实用性及可信程度参差",港交所说得比较委婉,讲明了就是现在有些认证可信度有问题,缺乏实质性的作用。

"我们研究对象中鼓励或要求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的交易所(深圳、上海、马来西亚及台湾)均没要求附以外聘验证",所以港交所也不必先出这个头。

"许多发行人仍处于汇报初期,要求他们取得第三方验证会进一步增加成本"。港交所现阶段还不希望给上市公司造成过大的负担,负担太大,ESG新规落实的难度也会加大。

因此,港交所认为“在现阶段要求发行人取得第三方验证并不恰当”,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意愿去决定是否聘请第三方做报告认证。

CSR报告认证的国内外趋势

国内外CSR报告认证的趋势如何呢?根据毕马威最新的研究报告,全球大型企业的CSR报告认证的比例是在增加的,特别是全球最大的250家企业(G250),63%的企业为CSR报告聘请第三方认证。按国别测算,各国最大的100家企业(N100),平均有42%企业有CSR报告认证,其中法国人最积极,96%的百强企业有认证,其次是韩国(86%)和希腊(70%)。中国台湾地区也有70%。

资料来源:KPMG

中国大陆目前的情况是怎样呢?按照MQI数据库(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库)统计,第三方独立认证的CSR报告数量是递增的,到2014年有87份,但这只约占全部报告总数的4.3%,并且这个比重这几年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很多企业并不是太重视CSR报告的认证,给出的理由和前述港交所的顾虑是类似的:成本增加且增值不大。有的大陆企业从品牌宣传、增加可信度的角度考虑,会用另一种替代方法,即第三方点评(或专家点评),即邀请CSR业界或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对CSR报告做一个评论。过去两年,这样的第三方评论的报告约100份,略高于第三方独立认证。

资料来源:MQI数据库(www.MQI.org.cn)

总的来说,第三方认证要有大发展,还是要监管驱动和市场驱动。所谓监管驱动,是要将之纳入强制或半强制要求;所谓市场驱动,是让企业为取信市场而增加独立认证环节,这就要求CSR报告能够发挥与企业财报相当的价值,企业才会如此重视。目前来看,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还比较遥远,一时半会怕难以实现了。

 

关于本研究特辑及文章目录: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微信查询方式(关注商道纵横官方微信syntaoCSR,回复关键词可查询本文微信版):

本文查询关键词:ESG11

本研究特辑目录关键词:ESG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