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观点】关睿:未来十年ESG领域将快速演进

浏览次数 : 1445
作者 : 界面新闻ESG频道
更新时间 : 2022-02-28 10:52:17

在经济转型期,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向国际社会作出“双碳目标”承诺。控制、减少碳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发展绿色经济,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进程中的不确定。
 

“ESG”是国内资本市场正在逐渐接纳的投资理念,促使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尝试搭建自己的ESG评价体系,引导资本和企业做出有长远价值的投资。
 

商道融绿执行副总裁关睿接受界面新闻ESG频道专访,探讨目前中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情况以及ESG评级标准的建设进程。

以下为界面新闻原文发布。

 

刚刚过去的2021年,国内投资者对企业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方面的表现重视程度明显增强,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根据2021年12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披露的信息,2021年披露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超过了11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三种形式的ESG报告,即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报告、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以及可持续发展(SD)报告。

 

港交所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加强了对H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2021年12月,港交所在其STAGE产品资讯库新增“股本证券”栏目开始展示不同ESG评级机构的数据,多方位呈现上市公司的ESG评级,其目的是让投资者通过可对比分析上市公司的ESG评级进行投资决策,促进上市公司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ESG评级结果的高低业已成为衡量企业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判断依据,其将影响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再融资和长期发展能力。

 

商道融绿ESG团队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领先的绿色金融及责任投资专业服务机构,2015年开发自有ESG评估体系,融合了ESG国际标准框架和中国本土情况,以最大限度反映中国企业实际的ESG表现和差异。其STαR ESG数据库,覆盖全A股上市公司以及港股通和中概股;ESG风险雷达系统每周更新A股的ESG风险事件,并提供相应的ESG标签和风险示警等级。新上线的PANDA碳中和数据库,包含了中证800成分股过去三年的碳排放和碳强度数据。除此之外,融绿还提供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绿色金融研究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在2012年发起设立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倡导建设负责任的中国资本市场,今年的China SIF十周年年会将于12月6日举行。

 

商道融绿执行副总裁关睿拥有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关注可持续金融和责任投资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时在金融行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曾供职于德意志银行全球银行部、中德证券、以及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等。

 

关睿认为,企业需要先从信息披露做起,主动进行ESG管理;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被动响应模式,被动应对包括来自政策、以及ESG评级和投资机构的压力,缺乏从自身业务可持续性出发的ESG管理行动规划。不过,“企业从意识到ESG工作的重要性到最终行为上的转变,需要一段时间,很难一蹴而就。”关睿表示。

 

近日,界面新闻对商道融绿执行副总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 ESRA课程导师关睿女士进行了专访,以探讨目前中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情况以及ESG评级标准的建设进程。

 

访 谈 实 录

以下是此次访谈实录,内容有所删减:

 

界面新闻:目前中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情况如何?不同行业的ESG披露表现是否有差异?

 

关睿:谈及ESG投资,被大家提到最多的挑战就是缺乏ESG数据。实际上,一方面, ESG中环境方面的信息还是相对较多的,只是披露渠道相对不够集中;生态环境部、央行和其他行业监管机构,以及交易所对于环境信息披露都有一定要求,但目前的确没有一个针对ESG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和要求。

 

从沪深300成分股的ESG报告发布情况可以看到不同行业的ESG信息披露差异和特点。首先,规模体量相对较大的行业,其披露程度高于其他行业;其次是像金融这类强监管行业,披露相对更为完备;还有就是环境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包括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综合制造业等。以上行业发布ESG报告的公司数量超过成分股的一半以上。

 

界面新闻:对于信息披露有缺损的企业,商道融绿通过什么方式、渠道进行信息搜集和评估,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这方面,国际评级机构的信息搜集方法有什么可以借鉴之处吗?

 

关睿:关于ESG指标信息披露率方面,环境类的指标披露率平均在50%左右,治理类的指标披露率平均达到70%-80%,社会类的指标披露率则仅有30%左右,所以的确存在一些缺失的指标信息。

 

针对缺失信息,第一,商道融绿会用一些代理性指标(Proxy data),比如利用分子控的信息(指分公司、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等结构上的复杂程度,以及分布地区的复杂程度),来分析和评价治理风险。第二,除了企业自主披露信息以外,商道融绿会从监管机构、正规媒体、行业数据库以及其他公开信息渠道持续收集和整理ESG信息。第三,对ESG信息进行评估过程中,有专门的团队对信息和指标打分进行人工复核。

 

国际评级机构通常会把评估报告发给被评企业,若有信息遗漏或者数据不准确的情况,被评企业是机会进行反馈的,但目前中国企业这个反馈率非常低。商道融绿未来也会考虑在评估流程中增加这一环节。这里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操作风险,需要核实确认被评企业向评级机构提供的是公开信息,如果提供的是内部信息,则必须要在官网,或某个公开渠道公开公布这个信息。其二是涉及到防火墙的问题,在评级机构中负责与企业沟通的团队和ESG评估团队之间需要有隔离措施。

 

界面新闻:商道融绿的ESG评级,在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上,目前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在这背后有怎样的努力?

 

关睿:商道融绿是唯一一家在彭博金融终端(Bloomberg Intelligence)上发布中国公司ESG评级的评级机构,与国际知名评级机构的评级信息并列,服务于全球的投资机构。目前国际上关注商道融绿数据的机构非常多,我们会收到很多问询,包括评级方法论、公司评级发生变化等等,也反映了国际投资人在A股或者涉及配置中国资产的时候,相当重视ESG问题。其实很多国外机构了解中国的ESG,最早还是从商道融绿的月度简报开始的。商道融绿的客户群体中包括多家排名领先的国际资管机构。

 

商道融绿是从2009年开始,为国际投资机构,尤其是欧洲的主权基金提供定制化的ESG信息和研究服务,因此语言体系跟整个国际ESG圈是比较接近的,比较了解国际投资者在风险管理、投资组合以及投后管理上融入ESG的做法和需求。2015年,商道融绿在对标国际ESG议题的基础上,自建了中国企业的ESG评估体系,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管理特点,在具体的ESG指标、权重设置和评估标准选择等方面,做了本地化处理,以期反映中国企业ESG表现的真实情况和区分度。

 

界面新闻:目前,国内投资者最看重ESG的哪个维度?

 

关睿:从国内市场看,环境这种主题类的ESG投资产品居多;日常工作交流中,感觉大家最看重的是G也就是公司治理,但从投资产品和组合构建的角度来讲,其实G的贡献度并不明显。

 

双碳目标提出之后,投资机构会更多关注碳中和相关的指数和投资组合。其实,转型金融也是一个热点。ESG数据将是投资者构建这些投资策略的重要基础。

 

界面新闻:尽管中国政府、监管机构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对ESG概念持积极态度,但仍存在较多企业缺乏紧迫意识,将重点放在了加强信披,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商业行为。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关睿:商道融绿认为大部分企业可能还是先从合规做起,先从信披做起,然后主动进行ESG管理,降低环境风险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生产型企业尤其要积极了解双碳目标带来市场机制的变化,碳定价已经发展为一个外部性的约束,企业要考虑如何将其内化到成本里,则必须思考商业模式上的转变。企业意识转变和行为转变之间,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并不能够一蹴而就。

 

界面新闻:对待国内不同行业的ESG评估,会设立不同的权重标准吗?

 

关睿:对不同的行业要设立不同的权重标准。就采矿业和制造业而言,由于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环境指标的权重相对较高;那么对于银行这类金融机构来说,它的环境指标权重相对较低,治理指标的权重要更高一些。我们在设置权重时考虑更多的是环境、社会和治理对于各行业的实质性不同。

 

在融绿的ESG评估体系中,既有行业性指标也有通用性指标。行业指标只针对特性行业,例如对于证券公司,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界面新闻:国内的ESG评估体系和国际上主流的评估体系有什么差异?

 

关睿:近两年,国内的ESG评估体系层出不穷,由于建立这些评估体系的机构,其出发角度和目标都不尽相同,很难说每个体系都去跟国际评估方法论比较。整体上,国内的评估体系或多或少纳入了中国本土特色。

 

国际上主流评估机构在近两年已经更新了方法论。我们观察到,新方法论中ESG议题的实质性判定是一个关键环节,也就是说,他们首先判定哪些ESG议题对于企业来说是具有实质性的,然后根据这些议题下涉及的ESG指标进行打分和评估。

 

商道融绿采用的方法不太一样。我们会尽可能搜集被评企业所有相关的非财务数据,然后对所有的包括通用ESG指标和行业ESG指标进行打分,对被评企业做一个综合性评估,而不是首先对实质性进行判定,只评价跟实质性有关的指标。这样做有两个主要的好处,一是ESG信息覆盖较全;二是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一定自由裁量空间,去判定和比较那些他们认为具体有实质性的指标和议题。

 

关于ESG的评估标准,选择可能有很多,我们会选取某项标准作为一个参照,包括全球性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对于没有清晰标准的ESG指标,我们会总结市场上的最佳实践作为评估标准。

 

界面新闻:针对不同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差异的问题,投资者需要怎么看?

 

关睿:从商道融绿的经验来说,投资者不能只看评估结果,还要看评级机构的底层数据都有哪些,有时候数据本身比结果更为重要。另外造成评级结果差异的还包括指标权重和选取的评估标准不同,甚至相差较远。当然,最基本的就是指标设置本身的差异,例如员工多元化这类指标在国际评估机构中会有不只一个,而且权重相比国内ESG评估体系要更高;相应地,有些国内评估体系包含的诸如党建和工会这类的社会指标,跟国际ESG评估框架就很难对比,也是造成评估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

 

界面新闻:回顾一下国内ESG的发展历程,目前中国ESG领域正处于怎样的拐点,2021年可以被称为ESG的元年吗?2022年有望看到哪些ESG领域的变化?

 

关睿:其实从2020年疫情之后,ESG非常明显地成为一个热词,在2020年9月份中国宣布双碳目标后,ESG的热度又有大幅提高。很难说哪一年是ESG元年,以业内人士的角度来讲,可以判断未来十年,ESG领域会飞速发展而且不断演进。无论是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还是在披露标准的设立方面,在ESG因素对于投资的实质性分析以及在各种应用场景上来讲,未来十年都是ESG快速演进的过程。

 

关于ESG领域发生的变化,我们预见的是政策方面会有更多的合规性要求出台,包括今年央行出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还有大家一直期待的针对A股市场的ESG信息披露指引。现在国内都在主动去做应对气候变化的信息披露,2022年这些工作都会持续推进。另外,市场上的ESG公募基金产品还会延续之前的增长势头,相信各类金融机构都会把ESG和双碳工作放入2022年的工作规划中。

 

界面新闻:展望新的一年,央行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的落地,将如何影响国内ESG信披的进程?

 

关睿:碳减排的政策工具更多是要推动资本、金融资源往绿色资产上倾斜。央行下发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批露指南,将大大促进信息披露的进程。信息披露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未来可能每年都会更新所需披露的内容、框架标准等。香港市场在2012年发布《ESG报告指引》是,还是自愿性披露,经过2016和2019年两次修订,现在已经是全面半强制性披露了,即实行“不披露就解释”的原则。2021年,香港联交所又发布了气候信息披露指引。不难看出,虽然迈出第一步很关键,但完善信息披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界面新闻: 《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促进境内外绿债市场互联互通,商道融绿对此有什么看法和规划?

 

关睿: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好事情,它会促进欧洲投资机构配置中国的绿色资产。中国本身有绿色目录,欧盟也有自己的欧盟分类法,把两方的交集组合在一起,组成共同分类目录,那么境外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绿色资产时,就不会担心不符合自身机构对绿色的定义,同时避免洗绿的风险。

 

除了参与国内制定和统一绿色目录的工作以外,融绿在与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等机构合作中,执行了一些在中国和东南亚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相关项目,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今年,我们计划做一个有关绿色资产识别的系统,目标就是自动识别和匹配项目属于哪个分类目录。

 

界面新闻:如何保证机构评级的独立性?

 

关睿:评级机构不能一边给企业写报告,一边又根据企业提供的报告评估它做得怎么样。针对商道融绿来说,我们目前还只是针对金融机构去做独立的ESG评估服务。有些国际机构通过设置内部防火墙来解决同时为金融机构和企业端服务的利益冲突问题。

 

欢迎扫描海报中二维码了解详情